刻畫三越女落根台灣的動人故事,3/1公視紀錄片「幸福作業簿」播出


【本報訊】公視HD高畫質製作「幸福作業簿」紀錄片,將於31週六下午五點於公視HD頻道播出,稍晚也將在32642週三晚上十點於公視頻道播出。
台灣新住民人數已經超過48萬人,教育部統計,現階段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小的超過全國小總人數十分之一,依目前成長速度,17年後台灣25歲青壯年世代,有將近13.5%為新住民之子。
公共電視董事長邵玉銘表示,公共電視本著促進多元社會價值融入台灣社會,與服務小眾,像台灣新住民就是陽光照不到、照得少的族群,而製作本片。
內政部長李鴻源致詞時表示,「不同的文化互相學習、互相欣賞很重要。」更鼓勵來自越南的阮雪绒教女兒陳筱君(苗栗南湖國中七年級)、陳筱宜(苗栗武榮國小五年級)學越南話,鼓勵兩個女兒學越南話,在這個多元的社會裡,可預見不到十年內,能講流利的越南話,將比一般不會講越南話的小朋友找工作方便多了。更呼籲新住民家庭「打開你們的門,讓政府進來,不只協助你們,我們也希望你們越南的文化帶給台灣社會,讓台灣變成多元文化社會,雖看似危機,對我來說,卻是很大的轉機…,」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讓台灣成為安和樂利、多元民主、文化的社會。
「幸福作業簿」紀錄片貼身紀錄三位阮氏姐妹─阮雪绒、阮氏然、阮氏凰,從越南到台灣,三名台灣新住民之子,從台灣到越南,橫跨兩千公里尋找幸福的故事。
十多年前,三位阮氏姐妹為了改善家裡生活、蓋新房,選擇來台灣尋找幸福;十年後,她們的孩子跟著媽媽回家,她們有共同的任務,要幫孩子完成一本『幸福』作業簿。
在這本作業簿中,孩子們逐漸暸解她們的媽媽為什麼忍住思鄉之痛來到新故鄉,他們在找尋什麼幸福……,也看到三代祖孫情與一家子共同的企盼與願望。
阮雪绒當年為了改善家計,協助體弱的妹妹就醫,不顧著媽媽反對,堅持賣掉身上一大串的K金手鐲,隻身到河內相親,歷經半個月,終於與在苗栗大湖開草莓園的老公陳瑞源結婚,成功嫁來台灣。
在台歷經14年婚姻生活,當女先問她「幸福是什麼?」阮雪绒說:「幸福就是兩個女兒很乖,還有嫁到老公不會喝酒、不會吃檳榔、不會賭博,也不會打人,這樣子就很幸福!」「還有親自照顧年邁的媽媽……。」
阮雪绒敘述當初從越南嫁到台灣的第一印象,跟許多嫁來東南亞的姐妹一樣,在黑夜中,車子越開越偏僻,她的心也越來越惶惑不安,未來未可知。
到了苗栗山邊的客家庄,阮雪绒面臨要學兩種不同的語言,讓她頭兩年根本不敢一個人出門,然而現在,家裡那畝草莓園大大小小的事,她做得比老公還勤。
因為學校老師的一場家庭訪問,讓阮氏然和阮氏凰成為「外婆橋計劃」輔導對象,促成她們回到許久沒回去的越南老家。
住在新竹市的阮氏然,家鄉在南越同塔省,距離胡志明市五個小時車程。下了飛機乘車、搭船、過小橋,回到家鄉,阮氏然判若兩人,完全擺脫在台灣語言不流利的羞怯,變得很活潑、笑容燦爛。從小在外婆家長大的女兒星儒,中文表達能力不太好,天真的說出她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夠跟媽媽、外公、外婆三個人,永遠住在一起不分離。
住在蘇澳漁港的阮氏凰,當初漂洋過海只為了幫媽媽買一間房,歷經八年,她終於達成心願。這趟回家看到新家,她好開心,她含著淚為父親上香,終可告慰父親在天之靈,讓媽媽有個家,不必為了沒錢付房租被人趕來趕去。
昨日(2/24)出席首映記者會的各單位代表有公共電視董事長邵玉銘、總經理曠湘霞、內政部長李鴻源、本片女主角之一的阮雪绒及阮媽媽、老公陳瑞源、女兒陳筱君(苗栗南湖國中七年級)、陳筱宜(苗栗武榮國小五年級),及外婆橋計劃發起人、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方新舟、中華外籍配偶及勞動之聲協會秘書長張正、南洋姐妹會副理事長洪滿枝等新住民團體代表出席。

Read More …

Read More …


1年2億 李鴻源:協助外配融入社會


 
內政部長李鴻源下午參加公視紀錄片「幸福作業簿」活動時說,現階段外配子女就讀國小的人數超過全國就讀國小總人數的10分之1,政府1年投入2億元經費輔導4百間學校,只接觸到3分之1的外配家庭,還有3分之2家庭接觸不到,希望能協助外配融入台灣社會。

越南籍外配阮雪絨說,當初嫁來苗栗山邊的客家庄,面臨學兩種不同語言的壓力,內心惶惑不安,最初2年根本不敢一個人出門,現在家中草莓園的工作,她做得比老公還勤。

李鴻源說,很多外配嫁來台灣,家裡不願她們出來外面,怕被帶壞,以致政府無法接觸到外配,並提供必要的協助,李強調,民族沒有優劣,鼓勵外配的小孩多學習媽媽的語言和文化,「讓外配和台灣的GAP越來越小。」(徐珮君/台北報導)

【更多新聞內容,都在《蘋果余艾苔》粉絲團】

李鴻源參加「幸福作業簿」紀錄片活動。徐珮君攝
李鴻源和越南外配阮雪絨(左一)合照。徐珮君攝
Read More …

新住民幸福作業簿 日久他鄉變故鄉

【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從越南到台灣,她們勇敢跨越2千公里隻身來台,只為了實踐幸福的夢想。來自苗栗的阮雪绒、新竹的阮氏然和蘇澳的阮氏凰多年來扎根台灣土地,經歷語言障礙、生活適應的陣痛期,堅強撐起兩國的家。公共電視紀錄片《幸福作業簿》記錄了她們飄洋過海,追求夢想的動人故事。
(上圖)公視紀錄片《幸福作業簿》記錄了阮絨雪绒(右1)、阮氏然和阮氏凰3位越南女性台生活的生命故事,片中深刻呈現忍受著思鄉之情奔赴異國的女性身影,以及跨越三代祖孫之間對於相聚的企盼與渴望,還有在經歷過人生的苦樂之後,她們對「幸福」得出的解答。(左起)阮雪绒的丈夫陳瑞源、孩子陳筱君、陳筱宜與阮雪绒的母親。(圖文/楊子磊)
花了一年時間,公視獨立特派員團隊貼身記錄阮雪绒在台生活,阮氏然與阮氏凰因「外婆橋計畫」的機緣,帶著孩子和老師回娘家的經過。這3段跨國紀錄片「幸福作業簿」,將於3月1日在公視HD頻道播出。
深怕再見就是永別
每個新住民心中都藏著與親人分隔兩地的痛苦,無法即時照應家人,更怕每次見面後,將與哪位親人天人永隔。24日現身公視紀錄片發表會的阮雪绒也是如此。
37歲的阮雪绒嫁來台灣14年,當時她不顧媽媽反對,當掉整套手鐲,從西寧搭車到胡志明市,找媒婆介紹跨國婚姻,就是「為了讓家人生活過好一點」。
來台灣的前2年,阮雪绒和婆婆、老公很難溝通,夫家位於苗栗縣大湖鄉客家庄,她不只要學中文,也必須會客語。阮雪绒是大湖鄉武榮村子裡的第一位越南外配,左鄰右舍常說閒語,說她來台灣騙錢。當時社區傳出「外配生下的孩子,學習跟不上本國的學生」的謠言,讓她非常擔憂,她深知自己沒能力教孩子課業,老公也才高中畢業,因此要求孩子必須在學校就把不會的問題弄懂,後來她發現,孩子的學習和家庭教育最有關係,跟國籍無關。
外婆橋的幕後英雄
紀錄片中,另外2位主角阮氏然和阮氏凰,去年暑假在「外婆橋計畫」協助下,回到越南與家人團聚。這讓「外婆橋計畫」發起人、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方新舟感觸甚深,他除了體會到新住民回娘家的喜悅,更看見隨同新住民一起回越南的老師,她們的改變,讓他直呼「老師才是這一切的幕後英雄。」
方新舟提到,「外婆橋計畫」的初衷,是希望老師成為「新住民文化傳播者」,為了翻轉社會對新住民家庭的偏見,基金會提供回鄉獎助金和機票,讓新住民媽媽和新住民二代無後顧之憂地帶著老師回外婆家。他認為,當老師親自跟著新住民家庭體驗了母國文化之後,老師將能包容並重新看待被貼上弱勢標籤的孩子,並點燃其他學生和社會更多的愛。
隨著阮氏然回到越南同塔省的新竹陽光國小老師蔡惠婷說,這趟跨國文化體驗,改變了她對新住民的認識,「你會發現原來新住民的媽媽有家人,她一個人隻身來台,她的娘家生活是如此困苦又彼此牽絆。」這也讓蔡惠婷更能包容星儒(阮氏然女兒)的學習表現,希望協助新住民家庭。
蔡惠婷指出,其實多數新住民很難主動跟老師攀談,有些老師會因為語言隔閡,無法靜心傾聽,疏遠與孩子交流的機會。老師要拉近和新住民學生接觸的可能,其實很簡單,她認為,買一份四方報給新住民媽媽,當媽媽在台灣看到母語報紙時,就是連結的契機,此外,提供孩子說母語的空間也很重要。
跨文化體驗造就同理心
跟著家長阮氏凰到越南西寧省的永樂國小老師吳慧月也說,感受新住民娘家承擔的經濟之苦,回到台灣就更有同理心,不忍苛責新住民家長在教育上的有心無力,還能以朋友的立場為家長打氣,幫助孩子學習。
吳慧月坦言,去年剛回台灣時,她不太敢去翻閱那20天的跨文化體驗。她記得在西寧省準備和娘家的鄰居道別時,大家都說:「3年後再見!」想到自己來去自如,新住民返鄉之路卻那麼多阻礙,讓她鼻酸。她認為,學校對於新住民應有更多關愛和了解,她說:「把新住民當自己人,去愛他們。」
▲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方新舟表示,陪伴著新住民母親與孩子返國和家人團聚,實地走訪了解新住民處境的台灣老師,是外婆橋計畫真正的幕後英雄。(圖文/楊子磊)
2014外婆橋計畫起跑
【本報訊】為了讓跨國婚姻的下一代也能承繼來自外婆家豐厚的文化與親情滋養,誠致教育基金會與《台灣立報》、《四方報》共同發起「外婆橋計畫」,邀請台灣老師、新住民媽媽與新住民之子共同組成文化學習團隊,一起回到外婆家過暑假,每組補助最高20萬元的獎助金,期望三個角色,都獲得重大的感動與改變:一、新住民子女長住外婆家,體驗真實的東南亞,不只拓展眼界,更能享受外婆家血濃於水的感情,翻轉對東南亞的刻板印象,發展健全人格。
二、新住民回娘家,搖身一變成了貼身口譯、嚮導、「文化大使」,帶領老師與孩子體驗熟悉的母國文化,啟動自我培力機制,翻轉弱勢標籤,展現個人實力。
三、台灣老師打開心胸與視野,學習新住民語言,學習當個「在地人」,體驗陌生無助、有口難言,對新住民初來台灣情境感同身受,促進文化交流、溝通與理解。
詳細辦法請見:「師生手牽手 搖向外婆橋」https://www.facebook.com/hometown.grandma
Read More …

Read More …

       2/24 幸福作業本記者會 主角之一 阮雪絨一家人 (一)
      2/24 幸福作業本記者會 主角之一 阮雪絨 (二)
       2/24 幸福作業本記者會-阮雪絨一家人和 獨立特派員製作團隊 (三)

             2/24 幸福作業本記者會-內政部長 李鴻源 (四)
       2/24 幸福作業本記者會-公視董事長 邵玉銘  (四)
          2/24 幸福作業本記者會-   (五)
       2/24 幸福作業本記者會-   (六)
        2/24 幸福作業本記者會-   (七)
Read More …

Read More …

Read More …

Read More …

Read More …

Read More …

時  間:103年2月24日(一) 14:00-15:30
地  點:台北國際藝術村 幽竹廳(台北市北平東路7號)
主  持  人:「公視有話好說-南部開講」主持人 許雅文
Read More …

Read More …


阮氏凰當初漂洋過海,只為了幫媽媽買一間房子,前年,她標了一個會,幫媽媽買了一個新房子,當她回去看到新家,好開心。她花了八年時間,心願終於達成,可以讓媽媽有個家,不必再為了沒錢付房租被人趕來趕去。


阿凰從小跟著父母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她睡過橋下,也曾寄居在媽媽娘家,嘗盡冷暖。她的大弟是個民歌手,唱歌很好聽,她說自己嫁到台灣,就是希望媽媽跟弟弟每天快樂,什麼苦都由她自己承擔就好。

回到越南,阿凰第一件事是到爸爸墳前上香,她一直認為是自己沒錢給父親看病,爸爸才會這麼早過世,她對父親始終懷著很深的愧疚。

靠著阿凰在宜蘭餅店工作,她的小弟才得以高中畢業,現在已經有了一份不錯的工作。每次看著阿凰,可以感受她的肩上始終挑著一個很重的擔子,現在,媽媽的房子買了,弟弟的學業也完成了,接下來她還有什麼心願呢?(點下方read more看預告)


Read More …


這是一場圓夢計劃,為了幫助很久沒有回家的新住民圓一場回家的夢,立報自2011年發起「外婆橋計劃」。在「外婆橋計劃」裡,有三個主要角色,分別是學校老師、孩子和新住民媽媽。

阮氏然家鄉在南越同塔省,距離胡志明市四個小時車程,她家門前有一條小河,小河上每天有很多交通船載著各種貨物來來回回,非常忙碌。回到同塔,阿然好像判若兩人,在台灣,她看起來很憂鬱,說著不流利的中文,她每次跟別人說話,都無法完整表達自己的意思,說一說,常常又把話吞回去。可是,到了越南,她見到家人、親戚,常常一口氣說一大串,她變得很活潑、好開心,一直笑一直笑。

阮氏然的女兒星儒,她從小在外婆家長大,在她的記憶裡充滿對外公、外婆的感謝,她記得生病時外婆對她無微不至的照顧,當她被同學欺負,外婆會安慰她,給她鼓勵。當她想媽媽的時候,外婆會陪著她,唱歌給她聽、安撫她。

星儒說,她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有一天她能夠跟媽媽、外公、外婆三個人,永遠住在一起不分離。

星儒也說,她愛台灣也愛越南,在台灣的學校裡,她得到很多的愛、信心與勇氣。當初她回台灣時,一句中文都不會講,是學校老師和同學慢慢鼓勵她,她講話講得慢,沒關係,同學會為她比出加油的手勢,語言不通沒關係,星儒說,她的同學和老師會想辦法用手比,讓她懂,或是拉她的手為她指引。

從星儒的眼睛裡,可以看到她對外公外婆現在的生活充滿心疼,就像她的媽媽一樣,阮氏然當初嫁來台灣,就是為了想幫爸爸媽媽蓋一個房子。阿然家是用很薄的廢木板釘成的,門板間隔到處都是空隙,窗戶和門一點作用都沒有,十分簡陋。來台灣十四年了,阿然到現在還沒有辦法達成心願。

Read More …


二月立春清晨四點,天氣冷得叫人直打哆嗦,紀錄片第一個場景在雪绒家的草莓園,草莓季的時候,他們每天在半夜就帶著頭燈開始採草苺,清晨四點,是大家都睡過頭的時間。
Read More …

「什麼時候 才有辦法回家一趟?」
橫跨兩千多公里的距離 累積了數年的思念
一趟外婆橋之旅,滿載無數愛的故事
Read More …